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件王妃的封册为铜质髹金,是明朝王妃魏氏于1433年(宣德八年)被册封为王妃时的任命文书。封册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批青花盘、碗、瓶等瓷器。荷兰人将这批青花瓷运回欧洲拍卖时,因不清楚它们的准确产地,便称其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产地是中国的景德镇。当时正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 1620年)。 那时,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东来从事武装贩运的商贸活动。最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中国闽、粤沿海从事贩运瓷...
明代的儿童体育游戏活动主要有习武、摔跤、蹴鞠、冰戏、秋千、风筝、扑蝶等。这些儿童体育游戏活动除在绘画作品中有所反映外,表现最多的当为明代的民窑青花瓷器。 一、习武。武艺、武术是我国的一门传统技艺,是集实践、表演和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形式,它源于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和系统的套路。明代末期,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和后金的频频入侵,民族危机的忧患意识使人们更...
绞胎又称搅胎。绞胎瓷器起源于唐代,器型多为枕、瓶、香盒,现存世完整器物较少。绞胎的发现几乎与三彩同步,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考古发现,绞胎与三彩的窑口相同。绞胎瓷器因胎色白中带粉红,既有称陶者,又有谓瓷者,各执一词,不一而足。 恰巧手边有近几年收集到若干片绞胎和绞釉瓷片标本(图1),现将其中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标本通过比对分析来观察绞胎与绞釉的细微区别及心得,供诸位方家分享。 一、绞胎罩透...
近日,朋友从古玩市场购得一清代德化窑白瓷塑像——《木鱼和尚》(见图),该瓷像高11厘米,小和尚侧坐在地上,左膝竖起,头上戴有一个“佛”字的僧帽,双手抱一木鱼,置于胸前,耳边似乎还能听到木鱼貌似乏味枯燥的诵经悟禅声……小和尚虔诚、单纯、尽职的神态栩栩如生,将德化窑的瓷雕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为难得的是,该瓷像还是一件精致奇巧的倒流壶,壶口就设在木鱼嘴那儿,而底部则设有一小孔,液体可由底部的小孔注入,...
南京上坊东吴大墓出土大量青瓷中,青瓷仿“书刀”和青瓷仿“毛笔”,是六朝时期陪葬青瓷中文房用品新发现,使六朝时期陪葬青瓷增加了新的品种。 东吴时期毛笔的使用已普及,是书法艺术创作和文吏的书写工具。六朝官、私教育受到高度的重视,文化发达,各类文房用品大量出现。特别是书画和书法的兴起,促进了毛笔的生产。中国早期毛笔的毛是扎在竹笔杆之外,经过不断改进,毛笔的毛固定在竹笔杆筒内,已形成现代毛笔的雏形。...
这件水盂高5.5厘米,宽18厘米,胎质细腻,呈土黄色。形若一横卧的竹笋,形态丰满。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根部笋痣刻面得惟妙惟肖,虫蛀痕迹表露自然,口注功能也合理,真可谓巧夺天工的紫砂珍品。根部钤阳文篆书“陈鸣远”小方印。 据南京博物院曹者祉先生查证,这件水盂藏口档案记载着“1958年上海何天麟赠”。原来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1895 1934年)赠送给上海何天麟先生父亲的...
大龙缸,即形制巨大的瓷缸,因其通身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它属封建帝王专用之物。早在明朝洪武时,景德镇御窑厂就烧成了这种大龙缸,到宣德时,镇内烧造龙缸的专窑已增至32座。大龙缸和薄如蝉翼的薄胎瓷一样,被称为古代景德镇瓷工的惊人创造。 龙缸制作工艺复杂。嘉庆时期,昌南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一口大龙缸,要用整整19天时间才能烧成。而且,御窑厂对龙缸、花瓶类的瓷器挑选极严,上交宫廷的“百不得五”...
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和藩镇军阀混战,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据《通典》记载,宋初太宗时,全国户数仅为686万户,比唐中期少了200多万户。由于战乱,大量农民逃至山林,农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北宋初期,统治阶级稳定政治以后,采取了一些恢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措施,如宋太祖乾德四年诏令:“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种田者,令只纳田税,不加新租”。宋太祖在《宋大诏令集》卷182《劝栽植...
■寿州窑及其工艺 寿州窑是唐代的一大名窑,它以出产黄釉瓷而著称。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寿州瓷黄”,将其列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 它始烧于六朝、隋,盛于唐,历时二百余年,窑址在安徽淮南市上官镇的管家咀、马家岗一带,范围长达三公里,旧属寿州,故名。 寿州窑瓷器的黄釉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釉下普遍施有一层细腻的化妆土,釉面光润,开片细小,由于普遍采用蘸釉法施釉,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
青瓷牡丹刻花执壶,喇叭口,圆唇,细长颈内呈竹节状,圆肩,细长的管状流起于左侧肩部,流口大致与壶口沿平,扁条形曲形执柄起于右侧肩部,上与口沿连接,腹微鼓下斜收,圈足稍外侈。除圈足着地处外,通体施略微发绿的温润晶莹的青色釉,壶体饰牡丹花纹。通高22.2、口径8.1、腹径13、足径7.2厘米。这件执壶是1977年2月,从宝鸡县县功镇陈家嘴村的一座宋墓中出土的。共出的还有一件青瓷碗。出土的一块墓志砖上铭记...
据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当时全国有六大青瓷名窑,即浙江余姚的越州窑、陕西泾阳的鼎州窑、浙江金华的婺州窑、湖南湘阴的岳州窑、安徽寿春的寿州窑和江西的洪州窑。其中洪州古窑址究竟在哪里 由于以往缺乏文献和实物资料,学术界对这一疑案曾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加上人们对其产品特色及烧造工艺等知之甚少,于是便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 1977年秋季,江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唐昌朴、万良田先...
■定窑及其工艺特色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这里唐宋属定州,故名。它始烧于晚唐,而终烧于元,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了。 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和褐釉瓷器,即文献中所称的“绿定”、“黑定”、“紫定”。定窑白瓷白中带乳黄,俗称象牙白,积釉处多有泪痕。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因多叠压覆烧,故...
明王朝是在农民战争中建立并在农民战争中灭亡的,其政治上的兴衰始终同粮食生产的恢复、发展和衰落紧密相联、互为因果。朱元璋即位后,就面临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荒凉景象,农业经济以至于整个社会经济都陷入了破产的境地,因此,“田野辟、户口增”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粮食生产,便成了朱元璋的当务之急。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二年明朝政府下令各地将荒闲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发展自耕,并规定“额外垦荒,永不起...
景泰蓝,学名“掐丝珐琅”,是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的一种金属与陶瓷相结合的器皿。因其颜色为蓝色,故得名“景泰蓝”。这件清代景泰蓝花鸟笔筒,紫铜胎质,圆柱形,筒高10.7厘米,直径6.1厘米;周围为靛蓝色,上有红、绿、棕、白、灰等颜色的花鸟图案,底和内壁为绿色珐琅,筒口和底足曾镀过银,但因年深日久,镀银已磨损褪色;外壁的花为含苞待放的和盛开的牡丹花,花芯、花苞为红色,花为粉红色,花叶为绿色,花枝为棕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